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要与现有产业相结合
大数据并无标准定义,一般指具备海量、高速、多样、价值密度低等特征的多维数据集,需要通过可伸缩的体系结构实现高效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后劲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大数据部主任周园春举例说明大数据得到应用后的威力:丹麦风电巨头维斯塔斯公司通过分析气象报告、潮汐相位、地理空间、卫星图像等多源海量数据,优化了风力涡轮机布局;美国一家气候公司从250多万个采集点获取天气、土壤数据,可为农民购买农业保险提供参考;基于数据挖掘推荐引擎为用户推荐信息的今日头条,日用户从2013年的600万户增长到2017年的1.2亿户,年广告收入大幅增加。
“其实,河北的工业、农业等都可以在大数据的赋能下焕发不一样的光彩。”周园春说,例如在钢铁生产过程中,运用物联网技术收集生产设备的运行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便能预测出哪个零部件存在损坏的隐患。在零部件损坏前提前换掉它,就能避免因维修而停产的风险。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院副院长程健认为,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将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大数据要靠人工智能分析系统才能发挥作用,人工智能的实现需要海量大数据作为支撑。但是,国内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制造与国际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
“河北应抢抓机遇,将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制造与河北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开发医疗、制药、安防、制造业等领域的人工智能芯片。”程健说。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机遇
“京津冀是中国大数据资源和产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集中了全国大量的数据流量。”程健说,河北一定要抓住京津产业转移的机遇,优先承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领域企业的转移。
在这方面,我省已有动作。《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省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仪器仪表等高端智能装备。《河北省加快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全面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实现由“制造大省”向“智造大省”转变。
在张家口,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张北“云计算基地”、怀来“京北数谷”等园区已签约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在秦皇岛,京津冀服务外包产业协同发展示范项目——软通秦皇岛基地落成启用仅三个月,已聚集互联网创新、服务外包、智慧环保类企业近30家。
即便如此,与会专家认为河北在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和空间。
“有了支持政策,还要抓好落实。”周园春说,在这方面河北可以向贵州取经,苹果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数据中心就建在了贵州,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策的大力支持。
与会专家还表示,与西安、武汉、南京、成都等地相比,河北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面人才缺口较大。河北一方面要吸引京津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同时为中小企业、大学生等创新主体搭建好创新创业平台,为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后劲。(记者邢杰冉)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河北招商动态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