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首页| 最新招商引资| 最新招商项目| 找项目投资| 招拍信息| 招商排行榜| 发布会| 稿件发布 移动端
微信
您好! 请登录 马上注册
网站服务热线

网站服务热线

地纬招商网 > 重庆站 > 重庆政府招商> 重庆市招商引资信息
  • 重庆市招商引资信息
关注度: 134440 
区域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常住入口:3016.55万人
联系部门:重庆市招商局
招商地址:重庆市招商局
联系方式:4006003737
免费注册
咨询留言
  • 概况
  • 区位优势
  • 城镇建设
  • 地方特产
  • 招商资源
  • 招商政策
  • 招商电话
  重庆简介

  重庆,简称巴和渝,位于中国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中央直辖市、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  、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商贸物流、科技创新和航运中心,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西部开放开发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
重庆市
  重庆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2015年末,辖38个区县(自治县),户籍人口3371.84万;2015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15719.72亿元。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有“山城”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等等人文景观。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12月底,重庆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市政府驻渝中区人民路232号。

  位置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千米,为北京、天津、上海三直辖市总面积的2.39倍。
  总则

  (一)编制背景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

  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

  (一)城市性质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二)发展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化发展方针

  坚持分类指导原则,着力建设都市区,加快培育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有条件的建制镇,推进城镇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规划至2010年,全市总人口3000万人,城镇人口16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3.8%;至2020年,总人口3100万人,城镇人口216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三)区域协调发展

  1、市内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分别发挥三大区域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争创特色,实现错位发展: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和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依托一小时经济圈带动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市域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形成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整体推进格局。

  1)一小时经济圈

  一小时经济圈包括都市区及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长寿、綦江、大足、潼南、荣昌、铜梁、璧山、南川、万盛、双桥等23个区县,面积2.87万平方千米。依托长江水系和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形成网络型、开放式的区域空间结构和城镇布局体系。

  2)东北部地区

  东北部地区包括万州、开县、垫江、丰都、忠县、云阳、奉节、梁平、巫山、巫溪、城口等11个区县,面积3.39万平方千米。依托长江以及沿江铁路、高速公路构成的东北线城镇发展轴发展,形成以万州为核心,以开县、奉节为主要节点,其它城市和建制镇为基础的带状城镇发展区。

  3)东南部地区

  东南部地区包括黔江、秀山、酉阳、石柱、彭水、武隆等6个区县(自治县),面积1.98万平方千米。依托乌江和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等构成的东南线发展轴,形成以黔江为核心,以秀山为主要节点,其它城市和建制镇为基础的点轴状城镇发展区。

  2、与周边省的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构建成渝经济区,强化与南贵昆经济区、汉中经济区、武汉城镇群等的区域合作,进一步发挥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和增长极优势,发挥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对外交流和辐射带动功能,推动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

  (四)城镇体系结构

  市域城镇分为市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五个等级。

  规划至2020年,形成都市区1个特大城市,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长寿6个大城市,黔江、璧山等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左右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切实改善新农村的物质条件;推动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建设的科学性和有序性,节约村庄建设用地,避免盲目建设。

  规划形成以各级城市为中心、镇乡为节点,各级中心村、基层村有机结合、结构完整、规模适度、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的村镇体系。

  加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区县(自治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镇(乡)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和适度集中布置各项设施,实现共建共享,保护与预留区域性基础设施用地和走廊。

  (六)资源保护与利用

  1、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占用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村庄和居民点建设应尽量少占农田,积极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加强土地整理。区域性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选址,应尽量避让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用总量。

  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统一,统筹安排各类用地。根据城镇体系布局,合理确定城乡土地利用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机制,完善土地市场建设,加强城乡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和土地开发与管制的引导。

  2、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禁止向长江、嘉陵江和乌江等江河及湖泊水库倾倒固体废弃物和排放处理未达标的废水。合理调整全市生产力布局,在缺水地区和水源上游地区严格控制耗水量大和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保护饮用水源,以城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功能为主的水库库区和水源保护区,严禁大规模开发利用,严禁布局污染性产业项目。加强地下水和温泉资源的保护。尽快对污染严重的次级河流进行综合整治。

  完善区域水资源输配系统,保障区域供水系统安全。大型湖泊、水库,应编制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坚持保护前提下的适度开发,设施建设不得破坏湖泊环境和污染水面。

  3、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

  对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市域各级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制。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范围不受侵占。

  加强风景名胜区之间的联系,合理组织旅游线路,形成整体优势。严格控制旅游、休闲、观光等设施的建设,防止各类污染破坏生态。

  4、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

  对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2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0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13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

  在切实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作用、历史借鉴作用和科学研究作用

  (七)市域综合交通

  1、规划目标

  以高速公路、铁路、水运通道和空中航线为骨架,构建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功能完善、快速便捷、国际国内通达、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规划至2020年,高速公路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100%,都市区至市域内各区县(自治县)“四小时通达”;铁路线网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90%。

  2、高速公路

  规划建成覆盖所有区县(自治县)的“两环十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基本骨架。“两环”分别为内环线和外环高速公路;“十射”分别为重庆-成都、重庆-遂宁、重庆-武胜、重庆-西安、重庆-武汉、重庆-长沙、重庆-贵阳、重庆-泸州、重庆-大足-成都、重庆-开县-安康高速公路;“联线”主要为武胜-潼南-大足-荣昌、合川-铜梁-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长寿-涪陵-武隆、垫江-武隆、梁平-黔江、巫溪-建始高速公路。

  3、铁路

  规划建成辐射各个方向的“一枢纽十干线三专线四支线”铁路基本网络。“一枢纽”为重庆铁路枢纽;“十干线”为成渝、遂渝、兰渝、襄渝、渝怀、川黔、万宜、渝泸、达万及远景预留的安常铁路线路;三专线为连接西南与华东地区沪汉渝蓉铁路客运专线、成渝城际铁路、渝万城际铁路。“四支线”为三万、万南、南涪、黔石铁路。远景预留合川-铜梁-永川铁路线路。

  4、港口

  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高等级航道为骨架,形成以主城、万州、涪陵3个枢纽港区为中心,永川、江津、合川、奉节、武隆5个重点港区为依托,其它港区为基础,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与其它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内河水运体系,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5、机场

  民航机场按“一大三小”布局。重点建设江北国际机场,将江北国际机场建设为国际商业门户枢纽机场;积极发展万州五桥机场、黔江舟白机场和渝东北支线机场。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

  (一)规划策略

  1、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

  2、生态空间发展策略

  3、“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策略

  4、集中紧凑发展策略

  5、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策略

  6、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策略

  (二)城乡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

  1、城乡协调发展

  构筑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加强郊区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对郊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郊区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2、都市区空间层次

  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主城区为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范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的主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1062平方千米。郊区范围为2736平方千米。

  3、城市主要拓展方向

  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4、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组成。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5、郊区小城镇

  规划中心镇7个,一般镇32个。

  6、非城市建设用地

  划定非城市建设空间,制定非城市建设用地管理办法,保护非城市建设用地。严格保护片区、组团及功能区之间的隔离带,避免组团粘连发展。

  (三)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05年,都市区总人口6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6万人。规划至2010年,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人;规划至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0万人。

  2005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约460万人;规划至2010年,城市人口520万人;规划至2020年,城市人口635万人。

  2、用地规模

  2005年,都市区城镇建设总用地为4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3.57平方米。规划至201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80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8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3平方米。

  2005年,中心城区城镇建设总用地约为323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70.3平方米。规划至201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401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7.1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52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1.89平方米。

  (四)城市功能布局

  1、片区

  以片区为格局有机组织城市人口和功能,各片区具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城市功能完善,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协调发展。每个片区包含若干组团和功能区。

  中部片区为中梁山以东、铜锣山以西,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区域。主要为现状建成区。重点加强和提升城市中心品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逐步疏解人口和功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地布局,大力发展以金融、商贸、现代物流以及都市区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以重钢搬迁为契机,提升大渡口的城市功能,分担杨家坪城市副中心的部分职能。

  北部片区为嘉陵江以北,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的区域。以北部新区、江北城现代商务区为重点,以寸滩集装箱港口、龙头寺铁路客运中心、航空枢纽等为标志,主要承接旧城区疏解的人口、部分公共服务和交通功能,聚集以高新技术、汽车等为主导的产业,建设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塑造新重庆的城市风貌。提升蔡家、两路组团中心对北部片区的服务功能,分担观音桥-新牌坊城市副中心部分外溢的城市职能。

  南部片区为铜锣山以西,长江以南和以东的区域。是以会展、商贸、都市旅游、科研教育为主导的发展区域。承接旧城区转移的部分工业,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水平,保护好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体现山、水、绿城市特色,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西部片区为缙云山与中梁山之间的区域。是城市未来的重点拓展区域之一,是联系重庆市域西部城镇的重要地区。片区北部和中部以科研教育、服务业、休闲旅游等为主导,建设西永城市副中心,吸引和集聚人口与产业;片区南部为都市区工业拓展的重点区域之一,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承接旧城区转移的部分工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东部片区为铜锣山与明月山之间的区域。是城市未来的重点拓展区域之一,是联系重庆市域东部城镇的重要地区,都市区工业拓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建设茶园城市副中心,吸引和集聚人口与产业,重点提升城市功能。

  2、城市中心和副中心

  城市中心是具有区域辐射力和一定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商务办公区、商业区和公共活动中心。集聚商业、办公、金融贸易、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强化解放碑地区商贸功能,突出江北城地区商务功能,完善弹子石滨江地区的配套服务功能。

  六个城市副中心分别为沙坪坝、南坪、杨家坪、观音桥-新牌坊、西永、茶园城市副中心,承担部分市级公共服务功能。现状四个城市副中心加强区域性的商务办公功能,完善商贸服务和文化娱乐功能;积极培育西永、茶园两个新的城市副中心。

  3、组团和功能区

  每个组团功能相对完善,组团内工作、生活用地基本平衡,紧凑发展。包括渝中组团、大杨石组团、沙坪坝组团、大渡口组团、观音桥-人和组团、两路组团、蔡家组团、大竹林-礼嘉组团、唐家沱组团、南坪组团、李家沱-渔洞组团、西永组团、北碚组团、西彭组团、茶园-鹿角组团、鱼嘴组团。

  功能区是组团外以现有小城镇为主体的独立城市建设区域,规划以都市旅游服务或教育科研功能为主,包括歌乐山-中梁功能区、黄桷垭-南山功能区、南泉功能区、走马功能区、五宝功能区、一品功能区、南彭功能区、惠民功能区。严格界定功能区边界,控制功能区发展规模,不得侵蚀周边隔离绿带,避免功能区与组团或功能区之间建设用地的粘连。产业发展与布局

  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效益、低消耗、少污染、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成符合城市功能要求、体现资源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

  以城市的需求为导向,面向城市服务,充分利用城市资本、人才和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水平较高的花卉苗木、蔬菜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观光体验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都市型工业为补充,优化改造传统工业,限制、转移高消耗、重污染工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工业战略性升级,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优化和提升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向第一、二产业的渗透,重点培育和发展为现代制造业基地服务的商贸、物流、金融、信息咨询、会展等服务业,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完善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个人消费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

  都市区内环线以内地区重点布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内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重点布局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的地区重点布局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

  (八)城市交通规划

  1、发展目标

  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整合交通资源,以轨道、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地面快速公交为主体,交通换乘枢纽为依托,推行绿色交通、智能化交通,建成具有山城江城特色、与城市布局相协调、内外通达、安全便捷、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1、铁路

  重庆铁路枢纽范围为北起襄渝线的磨心坡站,南到川黔线的小岚垭站,西达成渝线的铜罐驿站和遂渝线北碚北站,东至渝怀线的鱼嘴站。形成“三个主客运站、一主一辅解编系统”的枢纽系统。

  规划沪汉渝蓉铁路客运专线(渝利线)及重庆北站货车外绕线、成渝城际铁路、渝万城际铁路、渝泸铁路,对襄渝铁路、川黔铁路、渝怀铁路、遂渝铁路进行扩能。规划预留重庆枢纽相关联络线,提高枢纽能力,实现客货分流。

  2、公路

  都市区高速公路网基本骨架为“两环十射”。其中“两环”为内环线和外环高速公路,“十射”分别为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辅助通道、渝遂高速公路、渝武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和江南通道。

  加快乡镇及农村道路建设。加强高速公路与都市区城市交通转运设施的建设。

  3、港口

  主城港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的主要口岸、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的主要支撑,是以旅游客运和集装箱、汽车滚装、大宗散货等为主的枢纽港区。

  规划朝天门作业区为水路旅游客运中心,新建广阳坝等旅游客运码头;规划佛耳岩等货运骨干作业区以及其它中小型货运作业区及码头;完善伏牛溪、朝阳河等危险品码头设施。

  4、机场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用地远景按四条跑道进行控制。规划期内建设东航站区及相应的跑道系统。加强江北国际机场的用地控制和空域管理,积极推进与空港配套的集疏运交通设施建设,打造集民航、铁路、轨道、公交、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空港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5、城市道路

  以快速路网为骨架,主次干路为基础,建立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相对完善的片区城市道路网络,合理布局越江桥梁和穿山隧道,在片区道路网络基础上构建都市区“片区网格自由式”的道路网系统。都市区快速道路总长约647千米,规划主次干路总长约2948千米。
  浓缩火锅底料

  重庆火锅的名号,不用介绍,全国人都知道。来重庆旅游的人无不被重庆老火锅吸引,吃了一次就停不下来。但奈何热腾腾的火锅带不走,那就带几包地道的火锅底料吧。

  火锅底料种类品牌繁多,这其中桥头、德庄、秦妈等都是重庆火锅老品牌,还是值得买。自己混着辣椒、花椒、牛油再加工一番,如果能混上一些老油就更有感觉了。火锅底料不仅仅只能煮火锅,还能用来炒菜,在《爸爸去哪儿》田亮不就老爱拿火锅底料做菜吗?

  合川桃片糕

  合川桃片始创于1840年,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重庆人从小吃到大的零食之一。特点为粉质细润,绵软,片薄,色洁白,味香甜,突出浓郁的桃仁,玫瑰香味。拥有椒盐、绿豆薄荷、营养八珍等多个品种,以金典,川洲,三江,三民斋这几个品牌的产品为正宗。喜爱甜食的朋友不能错过了。

  江津米花糖

  甜食的另一特产就是江津米花糖,它以优质糯米、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白糖、动植物油、白糖、饴糖、玫瑰糖等为原料,经10余道工序精工制成。产品洁白晶莹,香甜酥脆,爽口化渣,甜而不腻。以“荷花”、“玫瑰”这些老牌子为正宗。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可谓是夏季必备菜品,它的原料是生长在涪陵长江沿岸的青菜头,这里的青菜头肉质肥厚、嫩脆、少筋、味优良,口感极佳。再需要10道工艺才可以从原料到成品,它既可以用来下饭,也可以用来烹饪食材,其中以乌江牌榨菜为最正宗。

  城口老腊肉

  腊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的过程所制成的加工品,在重庆人的童年里,过年家家户户都在熏腊肉,冬季中那缭缭的熏烟就预示着春节的靠近。同时,腊肉也是走家串户的最佳礼品。来自外地的游客,都可以尝尝这种金黄剔透、香味纯正、肥而不腻的老腊肉。以城口老腊肉较为正宗。

  忠县豆腐乳

  豆腐乳是一道产于重庆市忠县的汉族风味名菜,始于唐代,盛于清朝,千余年来一直旺盛不衰,其所用的菌种系以清雍正十二年启用至今的霉房分离而得,其酶系多样性和分解力为全国独有。它既可配青菜小粥,又可调火锅油碟,喜欢下饭菜的朋友肯定会钟爱这个。

  永川豆豉

  豆豉是以黑豆或者黄豆为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而制作的食品。味道偏咸。它可以直接用作下饭菜,也可以用来做配料烹饪食材,豆豉鱼、豆豉豆腐、豆豉火锅肉等等,同样是喜爱下饭菜的朋友钟爱的美食之一。

  梁平鸭子

  绕地球转的不一定是奶茶,还有梁平的张鸭子。它跟其他地区产的鸭子不同,张鸭子是经过卤制、烘烤等多种工艺烹制,特点就是干、香、瘦。基本无辣味,适合于不吃辣的朋友,另外推荐一款卤汁干豆干,也可以在他们家买到。

  磁器口陈麻花

  陈麻花算是外地人对重庆熟知的一道小食,也是去磁器口玩耍必买的小吃。它短小精干,不像天津麻花那样细长,吃下去又脆又麻又酥。光口味就有八个品种:甜、椒盐、麻辣、蜂蜜、海苔、五香、葱油。重庆人都只钟爱甜和椒盐,其他的大概都都是为外地人准备的,听说现在还出现了巧克力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买麻花,一定要认准正街60号的陈麻花。

  山椒凤爪

  重庆人不仅吃辣,还爱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制作成辣味,比如鸡翅、鸡腿、竹笋等等。泡凤爪也是其中一类,以凤爪和泡山椒为主要食材,突出泡菜的酸盐和辣味,够味的凤爪绝对能满足爱吃辣的需求。以有友、喻之味等等品牌较正宗。

  怪味胡豆

  怪味胡豆也是重庆的小嘴零食,胡豆之所以怪,是它集麻、辣、甜、咸、鲜、酥为一体,有香甜酥鲜的奇特,也有麻辣咸舒的爽口。它是重庆人喝酒不可少的下酒菜,也是外地朋友赞不绝口的小食品。

  山城啤酒

  “山城啤酒,知心朋友”这是重庆市民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它也是重庆人的另一种山城记忆。大夏天在撸串的时候来瓶冰冻的山城,打望都更加精神了。
  综述

  重庆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大农业、大工业、大交通、大流通并存的格局,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2015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150.1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071.82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7497.75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45.0∶47.7。

  第一产业

  重庆耕地面积162.2万公项,农用耕地开发度较高,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猪肉生产基地。还是全国着名的优质水果、榨菜、桐油、烤烟产地,有梁平的“柚子之乡”、潼南的“黄桃之乡”、涪陵的“榨菜之乡”、黔江的“烤烟基地”、石柱的“黄连之乡”之称。荣昌猪为全国三大猪种之首,有“华夏国宝”之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全国最大的长毛兔生产基地。

  2015年,重庆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68.6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植业771.49亿元,增长4.6%;畜牧业275.87亿元,增长2.7%;林业44.33亿元,增长9.5%;渔业58.46亿元,增长14.0%;农林牧渔服务业18.52亿元,增长9.6%。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73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1033.68亿元、60.44亿元、542.90亿元、74.91亿元和26.22亿元,分别增长4.6%、9.3%、2.5%、14.0%和9.4%。

  第二产业

  重庆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1933年,重庆有近代工厂和手工工场415家;截至1936年,四川同类工厂仅583家,重庆占四川厂家总数的71%,资本数、工人数均占全四川2/3以上,在四川,乃至西南,重庆仍是工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城市。

  抗战初期,1938年宜昌大撤退,大量企业内迁至重庆。短时间内,企业数猛增至300多家。在约300平方公里内,兵工厂17家,聚集了9万多员工,接续着中国工业的命脉,也撑起了国家和民族救亡图存的工业脊梁。抗战时期,全国械弹2/3是“重庆造”,重庆成为以军火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2015年,重庆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55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1404.66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大中型企业总产值14668.15亿元,增长6.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5%;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5415.18亿元,增长8.9%,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5.3%;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4028.40亿元,增长12.6%,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8.8%。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精神,按照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委会工作部署,现就进一步加快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精神,促进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发展;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加强规划管理,提高特色工业园区发展的总体规模和质量,把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市特色工业园区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0000亿元、工业增加值3000亿元、利税总额800亿元,安置就业人数达到100万人;发展壮大“6+1”支柱产业,加快建设9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形成5个以上千亿元级、30个以上百亿元级工业园区,形成5个以上千亿元级、20个以上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三、扶持措施

  (一)对经市政府批准的工业园区内的工业和仓储用地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建设配套费,在扣除国家和市政府规定计提的规费后,由市和区县(自治县)财政全额安排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在2009―2012年,对“两翼”区县(自治县)每年产生的市级税收环比增量,“一圈”中主城九区的工业园区范围内每年产生的市级税收增量的50%及其他区县的工业园区范围内每年产生的市级税收增量,由市财政定向补助区县(自治县)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建设“两翼”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自治县)工业园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项目,建立市属国有企业帮助工业园区融资建设机制;加快建设三峡库区移民生态工业园项目,建立三峡后续工作资金投入补助和对口支援省市异地援建机制;建立“一圈两翼”对口支援建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项目目标考核机制,探索创新工业园区多元共建和投资利益分享机制。

  (四)对符合产业定位的园区工业企业,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三峡库区产业化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提振经济特别专项资金等要优先重点支持。

  (五)鼓励工业园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对全市十强工业园区和优秀工业园区,预先安排工业项目用地周转指标计划;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新增工业用地,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指标的部分,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六)对符合产业定位的园区工业企业,要在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调配上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优先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交通、电力、燃气、水务、电信等市级有关部门对工业园区相关基础设施项目提前介入,优先实施。

  (七)市、区县(自治县)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金融机构要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市、区县(自治县)担保机构要优先提供融资担保,费率按下限收取。

  (八)支持工业园区按一定比例匹配综合用地,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配套服务区,解决工业园区住宿、医疗、教育、娱乐等生活配套问题。支持工业园区建立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及各类生产性服务机构,引导在产业集群内组建行业社团组织。

  四、规划管理

  (一)科学编制工业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严格执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府发〔2008〕101号),合理布局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提高工业集中度,工业项目必须向工业园区集中;要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避免工业园区无序竞争。

  (二)科学制定《工业园区建设规范》,提高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和投入产出强度要求,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执行《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建设,把环境保护要求纳入项目入驻的条件。

  (三)严格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拓展审批工作的意见》(渝办发〔2008〕281号)的审批程序批准扩区,全面开展工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从严控制土地利用效益差、产业集聚度低的工业园区拓展。严禁工业园区和企业擅自改变工业用地性质或实际用途;因客观环境变化确需调整的,必须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并收回已享受的全部优惠扶持政策。

  (四)建立对工业园区发展状况的科学评价机制,全面考核工业园区在经济发展、规划布局、土地利用、产业集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运行情况,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园区是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研究制定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市工业园区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统筹管理和协调服务,促进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
招商热线:
全国热线:
021-58913737
4006003737
  • 咨询人单位:
  • *
  • 咨询人姓名:
  • 联系手机号:
  • 联 系 电 话:
  • E-mail:
  • QQ号码:
  • 问 题 留 言:
发布留言

欢迎咨询 重庆市招商引资信息 ,

请登陆后发布咨询留言,游客请先注册。

免费注册
马上登录
您可以根据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 1、我想咨询一下重庆市招商引资信息所在地的营商环境怎么样?
  • 2、我想了解重庆市招商引资信息周边的基础配套设施情况怎么样?
  • 3、我想了解投资该重庆市招商引资信息的硬性指标是什么,具体有哪些要求?
  • 4、我想了解投资该重庆市招商引资信息有哪些具体的优惠政策?
  • 5、我想了解投资该重庆市招商引资信息有金融扶持政策吗?
  • 6、请问该重庆市招商引资信息当地的材料和人力资源情况怎么样?
  • 7、请问该重庆市招商引资信息外资可以投资吗,如果可以该如何操作?
  • 8、我想了解该重庆市招商引资信息的详细情况,请问在其他城市有驻点接待吗?
在线留言
提交留言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2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